当前位置:老域名哪里购买-玉米号时尚山西凯嘉转型“挖文化” 63年“煤变”见证煤业沉浮
山西凯嘉转型“挖文化” 63年“煤变”见证煤业沉浮
2022-10-28

中新网太原8月4日电 题:山西凯嘉转型“挖文化” 63年“煤变”见证历史沉浮

作者 任丽娜

从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的煤矿,到60年代变身为地方国有煤矿,再到本世纪初国企改制重组为公司制;经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改革开放的洗礼;历经中国煤炭历史从“亏损时代”到“黄金时代”,再到如今的“大煤企时代”;从挖地下的“煤炭”到挖地上的“文化”,从“矿区”转型发展到“景区”,有着“中国能源集团500强”之称的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有限公司63年的“煤变”见证中国煤炭行业历史沉浮,亦是国家老矿区改革重生的一个缩影。

张壁古堡 “地上千年壁垒,地下万米暗道” ,是中国现有较为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世界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 任丽娜 摄

此间,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的张壁古堡正在为迎接8月16日在此举办的“2019年少林禅弓全国传统射箭比赛”活动做准备。拥有1600年历史的张壁古堡,是山西凯嘉集团精心打造的景区,是其投资5亿余元转型发展结出的文化硕果,张壁古堡先后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等称号。

从计划经济到“有水快流”成地方国有大矿

山西凯嘉集团的前身是义棠煤矿,始建于1956年,经过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初期“有水快流”的历练,凭借“快出煤、出好煤”成为地方国有大矿。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山西省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镇义棠镇,国家鼓励开采办矿。1956年1月,义棠煤矿区党总支将义棠矿区的6户、17个坑口进行了公私合营,组建“山西省介休县公私合营利民煤矿”。1961年,该矿划归为地方国有的晋中地区义棠煤矿。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中国的煤炭行业完全是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煤炭行业也开始活跃。为了鼓励煤炭行业的发展,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

此时的义棠煤矿也在这波中国改革的浪潮中翻滚。1982年,义棠煤矿刘屯沟新井正式投产,矿井年产能力达到30万吨。1992年至1997年,义棠煤矿将矿井年产能力提升至60万吨,成为当时晋中市最大的地方国有煤炭企业之一。

煤炭行业最困难时期向煤矿职工借钱自救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发展的洪流在中国大地迅猛铺开,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的煤炭企业面临市场经济考验,遭遇严重冲击。由于供大于求,中国煤炭市场出现恶性竞争,价格秩序混乱,国有大型煤矿经营困难。

义棠煤矿也在困境中挣扎。从1983年就在义棠煤矿任职的路斗恒,1997年5月上任义棠煤矿矿长。路斗恒至今都对当时的困境记忆忧新,“当时煤价不足100元一吨,煤炭堆积如山,有煤卖不出、材料买不回、工资发不了,电费付不起。”

当时年仅34岁的路斗恒在义棠煤矿老会计张增光的建议之下,向职工集资、问职工借钱,对煤矿进行自救。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好多职工“把自己救急的钱、孩子上学用的钱、为子女买婚房的钱都拿出来了”,短短3天时间,职工筹资586万元。

然而,这586万元维持煤矿运营不足3个月,职工工资只补发了1个月尚未全部付清,仅支付铁路运费、材料款、设备款就已全部用光。

不仅如此,进入1998年、1999年的中国煤炭市场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迎来更加寒冷的冬天,义棠煤矿不仅无法偿还之前职工的借款,甚至连职工工资也处于欠发状态。那时路斗恒经常想起一句话,“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在改革浪潮中自强崛起成为全国煤企百强

上世纪90年代末,建立公司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根据国家政策,2000年,义棠煤矿改制重组,成立山西义棠煤业有限公司,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闯出了一条生路。

2002年,对于中国煤炭行业而言迎来拐点,被业界称之为“煤炭黄金十年”的开启之年。当年1月,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进入市场化,随之煤炭价格爆发式上涨,动力煤价格每吨最高达千元。

经历过严寒会倍加珍惜春日阳光的温暖。2002年至2006年,义棠煤业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筹资金,完成了年产能120万吨的矿井技改工程,并建成120万吨/年坑口选煤厂。

200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政策落地,拉开了“大煤企时代”的序幕。义棠煤业响应号召,先后兼并重组多家煤企,将矿井年产能提至660万吨,并组建成立山西凯嘉能源集团。

目前,作为凯嘉集团的子公司义棠煤业已跻身“中国煤炭企业百强”,从2000年改制初的1225万元企业净资产,19年间增长至30.58亿元,使国有资产除保值和分红外,同步增加了250倍。

从“挖煤”到“挖文化” 矿区转型发展景区

2009年3月,凯嘉集团成立文化旅游公司对张壁古堡进行开发。张壁古堡有着1600年历史,是中国现有较为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世界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特别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被文化学者冯骥才称赞其为“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从1997年开始“掌舵”义棠煤矿的路斗恒,如今是凯嘉集团董事长。他认为,挖煤炭资源总有枯竭时,能源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主动转型,而张壁古堡也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何况开发旅游还能造福百姓和社会。

为更好地保护张壁古堡文化,山西凯嘉集团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张壁新村,通过与古堡原住村民进行房屋置换,满足了1146名村民的居住需求。张壁新村也成为山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示范工程。

经过10年的打造,如今已是国家4A级景区的张壁古堡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2019年一季度,张壁古堡通过举办春节“地道中国年”以及国际围棋大师赛等活动,已吸引并接待游客达26万人次。

与此同时,经过10年的发展,凯嘉集团在煤炭主业规模发展的同时,成功转型为一家集煤炭、旅游、房地产、煤层气发电、金融、医疗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2018年入列“中国能源集团500强”。

近年来,煤省山西举全省之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山西旅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现如今,张壁古堡景区吹响了向国家5A级景区全力冲刺的号角,竭力打造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完)